深圳网 发表于 2018-11-19 14:50:34

产学研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关键

    “我们的LED技术可用于现在流行的移动可穿戴设备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在高交会的香港科技展区,来自香港大学技术转移处的软件设计师黄健聪十分卖力地用“港式普通话”向来此询问的参展商介绍自己研发的技术。

    黄健聪向内地展商推销LED技术是本次高交会香港科技展区的一个剪影。在高交会期间,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等香港院校以及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汽车零部件研究及发展中心、香港检测和认证局等研发机构组团参展。“我们希望借助高交会的平台,与内地高校和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和产学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香港贸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大湾区内集聚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世界百强大学,汇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重点高校,拥有4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伙伴实验室,这些都为湾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如何搭建平台、创新交流机制,让粤港澳三地的高校产学研合作释放更大创新动能,将成为未来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命题。

    ●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A 大湾区具备成为全球创新高地的能力

    在本次高交会期间,不少来此参展的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向记者谈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来深圳参加高交会的香港大学老师谭启灵表示,自己就是坐广深港高铁来到深圳,这是大湾区发展带来的便利。

    的确,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科技创新资源最集中、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是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和科技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在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最大,这也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同是今年4月,广东省政府提出,要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重点,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便是深化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科技支撑。从国际经验看,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重大科研项目集聚的区域往往也是各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集聚的地方。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集聚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世界百强大学,汇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重点高校,拥有4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伙伴实验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推动了中国散裂中子源、超算中心、中微子实验室、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无疑都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础雄厚,电子通信、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集聚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等一批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湾区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国的一半。“得益于众多知名高校所带来的科技创新潜力,大湾区具有成为全球创新高地的能力。”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说。

    B 大湾区内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然要求湾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充分加强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从现实情况来看,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在高校数量、科研院所数量等指标方面已不逊色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然而,从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率来看,和其他三大湾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目前,大湾区依托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基础创新能力较强,创新成果数量众多。例如,香港在发光二极管技术、薄膜太阳能光伏技术、云计算、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和电动汽车等方面具备技术领先优势,但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有限且缺乏相应的制造业基础,香港的很多科研成果无法在香港落地,但在大湾区的其他地区是可以的。”香港大学技术转移处高级顾问谭启灵说。

    反观世界另三大湾区,以大企业主导创新为特色的东京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旧金山湾区的斯坦福大学是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全球典范,培育了谷歌、惠普、雅虎、思科、因特尔等一批全球知名公司。

    此外,大湾区的发明专利也存在质量不高的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7.6万件,远超其他湾区。但从专利施引数量来看,近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均专利施引数量仅为旧金山湾区的33%,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质量与其他湾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而在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合作方面,以广州、深圳、香港三大核心城市为例,三者在高校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比较少。同时,香港的金融优势对湾区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香港195家银行中仅15家在内地设分支机构。

    随团参加高交会的香港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发展部科研主任喻佳媛对记者表示:“香港高校非常期待与内地高校以及企业开展合作,支持大湾区的发展。”

    C 应加速科研要素在大湾区自由流动

    作为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的高效开展,除了高校、企业及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多方共同努力,还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支持。

    今年4月26日,广东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发布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粤港联合资助计划(项目)指南的通知》,提到将对粤港共建的研发机构进行资金支持。

    同日,香港特区政府科技创新署发布公告表示,2018年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接受申请,今年计划分为三类,分别由香港特区政府科技及创新基金资助、内地相关单位资助的25个科技范畴和粤港或深港两地政府联合资助。

    这是目前粤港合作项目的主要方式,即由广东和香港政府共同支出专项资金对科研机构进行补助,以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但其中可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的赵亚英博士向记者解释:“比如粤港澳合作项目经费,在资金跨境流通上还不够顺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地的产学研合作。”

    粤港澳三地日益密切的交流为大湾区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更深入的社会融合与制度创新则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希望三地政府加强合作,围绕大湾区建设发展尽快出台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科研经费的跨境使用,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简化科研人员出入境手续,加快仪器设备通关便利,加大对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学研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关键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