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每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
一个精致的“盒子”里装满了各种图书和文创生活用品,24小时服务、自助智能结算、30秒自助购物——这是即将在第28届书博会上亮相的智能书栈。在22年前的深圳,这样的智能书栈连时任新华书店总经理汪顺安都不敢想象:“1996年11月8日,深圳才拥有了它的首家书城——罗湖书城。”当天,恰逢第七届“全国书市”(2007年之后改名“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深圳召开。
从1万平方米的展销大厅到5万平方米的主会场,从169个订货摊位到2352个展位,图书种类从10多万种到20多万种,举办地点从新华书店自有物业中心到深圳会展中心……22年后,第28届书博会的规模空前盛大。
从第一家罗湖书城到如今的五大书城,从首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展场销售到今天展现大数据、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最新科技手段在实体书业中的应用成果,22年来,深圳书业的发展与这座科技之城的进步密不可分。
22年后,书博会为何重返深圳?22年间,深圳的阅读软硬件有哪些提升?科技给深圳的图书业发展带来了什么?第28届书博会开幕之际,南方日报为你揭秘深圳这座“书城”的炼成记。
从自助图书馆到阅读APP
深圳打造智能化“图书馆之城”
在掌上书城APP上看到一本好书,足不出户填写地址,最快1天就可以送到家门口;没空去图书馆还书,下楼到小区门口的自助图书馆只需1分钟便可一键还书——这是深圳市民的阅读生活,也是“深圳速度”的一种体现。
2003年,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正式启动,2004年纳入深圳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文化立市”战略框架。2005年深圳图书馆新馆建成开馆,2006年深圳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正式成立并纳入公共图书馆系列。
十年筑书城。“截至2018年3月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640个,基本实现每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的目标。2018年上半年,深圳图书馆文献总藏量(含电子文献)达到966.2万册(件),接待到馆读者199.66万人次,文献外借量达225.44万册。”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说。
在社区街边的一台机器上就能借还书、办理借书证,享受预借送书服务——这是《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为深圳市民描绘的蓝图。彩田村7栋、沙头角边检、南园派出所……深圳在全市主要社区、地铁站、大型超市等公众密集区建立起244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光明新区有借阅图书的“书香亭”49个。
22年来,和公共图书馆共同成长的还有实体书店。据相关媒体2017年实体书店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深圳有945家实体书店。继深圳第一家书城——罗湖书城1996年建立以来,南山书城(2004年)、中心书城(2006年)、宝安书城(2015年)依次开业。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友谊书城旗下的覔书店壹方城店,在今年初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赋能未来书店·中国书店学习大会”中获得“致敬最美书店——2017十家最美书店”荣誉。
《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2亿元。和深圳书城相得益彰的是其APP“掌上书城”,融图书查询、智能导购、书单定制、文化活动、掌上销售等功能于一体,“这是国内首个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实体书店及书城文化综合体服务的移动应用。”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说。
被列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重点建设的全民阅读数字产品“全民阅读”app于2016年11月正式上线,拥有50万本电子图书,40多个图书种类。今年4月,其第二期产品数字阅读分众定制版本适应了社区街道、商圈会员等各大分众市场的阅读需求。
来自深圳本土的有声阅读APP“懒人听书”则在今年6月完成了C轮2亿元融资,最新数据显示,“懒人听书”平台注册用户达3.2亿,月活、日活用户已经达到4000万、1500万。其品牌运营总监贾影彪认为,有声阅读正好契合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的特点。
阅读活动和高科技赋能
深圳立体读书文化走向全国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伴着晨光,翠园中学初中部的学生们在教学楼架空层、读书廊、惜时亭和文学社教室里,或身着汉服认真捧读,或并肩而立齐声朗诵。这幅“画卷”出现在今年4月深圳第三届“共读半小时”全城阅读活动的罗湖活动点。
地铁11号线上1133号列车化身“书香专列”主题列车,活动在车厢及车站指定漂流站点设有听书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地铁书城”网页,倾听美文,阅读经典。这是去年11月出现在深圳“地铁阅读季”的场景。
18年前,深圳阅读活动的种子就已种下。读书月活动开枝散叶,“手机阅读季”“地铁阅读季”“共读半小时”“阅在深秋”等活动品牌逐渐形成影响力。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深圳读书月举办的活动总数达到7314项,邀请了141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文化讲座,参与总人次达1.4亿。
科技助力“书城”建设。人脸识别、大数据服务、智能无人购书系统、物联网智能识别技术精准定位图书……深圳首家24小时“无人书店”即将在书博会期间亮相深圳书城龙岗城,全方位、多维度向市民展示科技为阅读带来的便捷。
24小时自助智能结算、30秒自助购物、打开小程序即可搜索附近的店……同样在书博会首次亮相的还有24小时无人智能书栈。文化新零售和AI传感器融合的技术,将碰撞出新的火花。
阅读活动和科技赋能给深圳市民提供了立体式阅读体验,书城的成功商业模式则为深圳书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距深圳1500公里外的河南开封,“中心书城”的牌子在7月高高挂起——这是深圳书城模式的成功复制,也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实施书城外溢发展战略后建成运营的第一座书城文化综合体。
1200公里外的合肥,一座中心书城正在建设中。尹昌龙表示,在深圳书城成功运营的基础上,合肥中心书城将被打造成业态丰富的安徽“文化万象城”。
作为融合书业、文化、商业、设计、创意、展览等元素的复合式城市文化生活空间,深圳中心书城模式的成功复制,意味着深圳立体化、体验式的读书文化正在走向全国。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2月22日,深圳图书馆门前的队伍蜿蜒曲折好几圈,每个楼层的阅览区都座无虚席——这是春节长假后开工第一天。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早上8时多,深圳图书馆的门口就会排起长队。
同样让人吃惊的是2018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中的数据:2017年深圳成年居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9.31本,图书馆年度借阅量最多的读者共借1618册书刊。
2013年10月21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而在今年,深圳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也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阅读,已成为深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后院读书会、99人书库、彩虹花公益小书房等,都是为深圳人所熟悉的民间阅读机构。2012年11月,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正式成立,截至2017年吸收了百余个阅读组织,是国内首个跨行业全民阅读的民间组织,守望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
“民间读书团体正逐步成为走向阅读社会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坚守根植民间,推广阅读的理念,希望以‘萤火之光’引领城市阅读文化生态走向丰富与厚实。”深圳“三叶草”故事家族发起人李迪说。
那么深圳民间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4月23日,《2018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发布,“PYTHON”以1.85万的热搜次数荣登图书馆网站OPAC关键词搜索排行榜榜首;《2017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显示,“三体”的搜索量排名居前……“互联网+”时代,深圳读者的阅读关键词是科技。
深圳读者对于文学类书籍的热度同样高涨。2016年,文学类图书借阅量排首位;2017年,《解忧杂货店》《平凡的世界》进入热搜前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首次闯入前十;《百年孤独》《红楼梦》等名家经典则一直是读者关注的热点。
去年12月,《2016—2017年度深圳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手机已是深圳市数字阅读用户最喜爱使用的阅读设备,占比78%。在阅读时间上,午休时、晚饭后是用户最爱阅读时段。在深圳各区的数字阅读综合指数排行榜上,数据显示,深圳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为深圳阅读指数排名最高的三大区域。
“深圳总像磁石一样吸引我来到这里,我喜欢深圳的文化氛围,市民读书的热情感染着我,他们把读书作为光荣而快乐的事情,我深深为之骄傲。”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北大教授谢冕说。
页:
[1]